點擊數:73522016-01-08 08:59:02 來源: 肥鄉縣文成學校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夫子所言,樂學之重,可見一斑。且文成學校之校訓:崇德 樂學 勤奮 創新,亦以樂學為本,揚樂學之風。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若師之所教,學生之所學,皆貫以樂。教以樂教,學以樂學。定如錦上添花,如虎添翼。
因樂學為求知之源,故為人師者應教人以學,且亦應使學者會學、愛學,以成樂學之勢,以育奮發向上之志。此為教人、育人、勵志,成才之徑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既知樂學之效,師者當因勢利導,而后順勢而為。然何以為之?
一、樂教樂學,亦師亦友。
舞勺之年,稚氣未泯;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喜于玩耍,而厭之于學。坐擁敏捷之智,若棄之,豈不悲哉!師者,雖為表也,但并無固定之法。
若常以長者、師者自恃,學生定皆敬而遠之,而后厭之、棄之,為情理之中。
若亦師亦友,學生因師至而喜,因善學而樂,師生坐而論道,不以順褒,不以悖怒。樂教樂學,順勢而為,豈不美哉?
二、其樂融融,樂在學中。
有教無類,不因頑而棄,不因聰而啟。耐心育才,潛心教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善游戲,為師者遂可以游戲之徑,貫學識于其中。無論成敗,賞罰無別,皆有所學,而后學有所成。
三、善學者導之,不善者教之。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世間因有千差萬別而后有繁花似錦,音律
因有宮商角徵羽而后有流芳佳音。故為師者應以學生之別,施萬變之教法,達異曲同工之妙為樂事。善學者,基其聰慧,拓其視野,導其學法,以達自學成才之效;不善者,糾其頑劣,正其志向,教其根本,以成脫胎換骨之才。
總而言之,路漫漫其修遠兮,施以樂學,不惟有固定不變之法,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