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數:72972016-01-08 09:00:20 來源: 肥鄉縣文成學校
首先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希望和同仁們共勉?!罢n程目標具有明顯的宏觀性和長遠性,語言描述比較抽象,達到目標的時間也比較長,而學習目標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制定針對某一課時內知識學習要達成的目標,具有導向性,激勵性等特點所以把課程目標直接搬到課堂上作為學習目標不夠科學,必須將其具體化,可操作化?!?nbsp;
這篇文章給我的啟發很大,我們現在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其中先學,學什么?怎么學?老師要給孩子指路,也就是得給孩子明確的目標,即學習目標。
以前寫教案時第一部分是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并不是學習目標,是給老師定的,這是老師要做的事,行為主體是老師,而學習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即這些目標是學生要達到的,所以使用“能認出…”、“能解釋…”、“能比較…”、“能設計…”、“能歸納…”等詞語來描述,有的時候還可以加上人稱例如“我能結合實物,找出圓的圓心、直徑”一類的表述,重點指出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是學生自身要完成的任務。
有了具體的語言,我們就知道怎樣確定學習目標了,但是有時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有多個,并不是目標越多越好,所以我們還要學會優化整合,如:七年級數學第四章第5節“多邊形及圓的認識”中,教案上給了5個目標,其中目標1和目標2就可以進行整合為“能說出多邊形及各部分名稱的定義并能歸納出n邊形中頂點,邊,角的代數式?!?
學習目標的制定特別強調具體性,明確性,不能空而大所以需要把目標細化,使它貼近本課的內容學生操作起來比較容易,不會盲目。例如:六年級數學在講圓的認識這節課是有個目標是這樣說的“發展空間觀念,培養抽象概括能力”。單單依靠這節課是根本達不到的,即使真要對其評價,也無從評起。如果“發展空間觀念”將改為“思考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 培養抽象概括能力”改為“說出生活自然中圓的作用”。這樣一來,目標具體,指向性強便于學生領會與自查,能夠啟發學生思考。
將課程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一定要突出一個主體——學生,同時還要牢固把握其準確性、全面性、具體性、層次性、易操作性、可測評性等特點。相信有了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導航,課程目標就會在每節課中得到充分的落實。